【来源】:机关党委 | 2021-08-17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些信息化没有今天如此普及、如此强大、沟通如此随时随地的年代,家书可以说是人们远隔千山万水进行情感交流的唯一凭借。此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我有幸阅读到一些红色家书,对其中一些书信所诉,感触至深,其至真、至诚、至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8月13日,团市委青年讲堂第八讲开讲,团市委青少年发展和权益维护部副部长段晓雁以“至真、至诚、至爱——红色家书赏析”为题,通过带领与会人员诵读、赏析夏明翰、杨开慧、赵一曼、毛泽东、谢觉哉写给亲人的家书,为在场和线上的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夏明翰: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
写出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被捕后,在狱中分别给母亲陈云凤、妻子郑家钧写了家书,字里行间映射出对信仰的忠诚,对理想的坚守,为革命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以及对亲人深深的牵挂和柔情。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致母亲陈云凤
“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致妻子郑家钧
杨开慧: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
杨开慧致堂兄杨开明的家书写于1929年3月,是一封没有寄出的托孤之信。当时,她看到朱德妻子伍若兰被反动派杀害后在长沙挂头示众的报道,深知凶残的敌人也决不会放过她,遂决定把三个孩子托付给堂兄杨开明。家书中表达了杨开慧对家人无尽的担心和牵挂,更承载了一个女革命者为了革命而牺牲的决心和胆量。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随之被害。
“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 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致堂兄杨开明。
赵一曼: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赵一曼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在上级指示下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12月,赵一曼在宜昌产下一子。1930年,赵一曼将孩子寄养在孩子叔叔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调到东北领导工人斗争。1936年6月30日,被追敌二度捉捕,受到残酷刑讯。赵一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幼小的儿子,她向敌人要来纸笔,给儿子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家书中饱含了对孩子的依依不舍和殷切希望。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致儿子陈掖贤。
毛泽东:不要来此谋事,因为此处并无薪水
文运昌是毛泽东的表兄,他不仅曾经极力帮助毛泽东就读新学,而且多方寻找各种新书报供毛泽东阅读学习,对毛泽东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1937年,文运昌因家庭生活困难致信毛泽东,希望到延安谋份差事。虽然毛泽东对表兄一直心存感激,却拒绝了表兄的工作要求,他虽看重亲情,却坚持不为亲徇私,不为旧谋利,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为民。
“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致文运昌。
谢觉哉:我当的是共产党的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长工”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谢觉哉出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内务部部长。消息传回湖南老家,两个儿子得知后都想去北京看一看,希望得到些“照顾”,离开乡下到城里工作。1950年1月,谢觉哉给儿子们写下这封家书,语重心长地将自己比喻为人民服务的“长工”。充分显示出他为民为国的共产党人本色。
“打听便车是没有的,因为任何人坐车,都要买票。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焦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 ——致儿子谢子谷。(注:“焦官”是湖南方言,指不挣钱的官。)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六封信里有四封是三位烈士的遗书,有两封是给家人的劝勉信。这些家书虽朴实无华,却字字滚烫,句句感人,充分展现了革命者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报国为民的炙热情怀和不惧血雨腥风、慨然捐躯赴国的毅然决然。他们同样是为人母、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女,他们同样有亲情、爱情、乡情,但是他们在党、国和小家面临抉择的时候,总是将那份真诚、忠诚和热爱都献给党和国家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舍弃小爱,成全大爱,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他们至真、至诚、至爱!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