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志愿中心 | 2021-11-01
经过层层选拔,共有1.4万名首都高校大学生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这1.4万名赛会志愿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66所首都高校,他们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提供志愿服务,用青春、责任和梦想共赴这场冬奥之约。
为助力冬奥测试赛,北京市的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值守的点位,为冬奥测试赛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志愿力量,同时我们也迎来了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
在本次“相约北京”测试赛和测试活动中,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展示了冬奥会志愿者的青春风采。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储备人员、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付町:“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能够作为冬奥会志愿者中的一员,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国家大事筹办,我非常荣幸!我也坚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北京冬奥会必将以最闪亮的姿态登上世界大舞台!”
志愿风采
朝阳区
随着“冰丝带”首场冬奥测试赛正式开赛,位于奥林匹克中心区附近的大屯、奥运村、亚运村等街道的多个路口和主要道路,活跃着一群“志愿红”的身影。这些来自各个社区的志愿者们,戴着红袖标和红色志愿帽,在固定点位站岗执勤,细心观察着街面情况,及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同时还在主要道路进行巡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赛事的顺利开展营造安全有序的环境。
志愿服务的工作看起来默默无闻,却需要赛事志愿者们全情投入。不管是国家速滑馆西门外的安检场所,还是场馆内,细心的志愿者们也在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位有需要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在第一个比赛日开始之前,有媒体在新闻工作间遇到网络连接不上的问题,在这里服务的志愿者得知情况之后,第一时间帮助咨询了专门负责信号和网络的场馆工作人员,很快解决了问题,保证了记者工作的顺利进行。
海淀区
为保障冬奥测试赛在首都体育馆顺利进行,海淀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生命缘志愿服务队联合农商银行、清算中心、邮储银行的志愿者在场馆外围进行轮值志愿服务活动。
在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尽职尽责,为来往行人普及冬奥知识,解答相关疑问。这不仅是冬奥测试赛的保障工作,也是志愿者和安保、医疗保障等工作人员在观众意外受伤、观众与志愿者发生冲突、志愿者在工作中出现发热症状的三类突发场景下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全要素的模拟演练。
清华大学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余中淇,也将成为一名“双奥”志愿者。
13年前,还是一名小学生的余中淇便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当时正值5年级暑假,小小的他跟随大人一起,来到城市志愿者站点“蓝立方”,感受奥运氛围。
“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是奥运来了,说什么也要去看看。”那个夏天,余中淇观看了许多场比赛。看电视不过瘾,他就闹着去现场看。在学校的组织下,他得以走进奥运场馆观看比赛。第一次走进鸟巢、水立方时的震撼,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特别幸运的是,我还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余中淇记得,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为了帮助外国小朋友了解北京,他来到城市志愿者站点,希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这件事,余中淇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了大段的英文资料,介绍北京的长城、京剧、烤鸭。
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小志愿者成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生。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全球招募的启动,当年的想法又在余中淇心头燃起。前不久,余中淇收到冬奥组委的通知,正式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他的岗位是“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主要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提供日程管理、场务陪同、语言翻译和信息沟通等服务,并协助他们处理一切紧急情况。“可以说是冬奥志愿者的核心群体了。”说到这儿,余中淇十分自豪。
相比较而言,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培训任务重,参与冬奥的时间更长、服务范围更广。作为冬奥志愿者的“主力”,余中淇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主动担起了更多的任务。随着冬奥脚步的临近,余中淇心潮澎湃。他说,北京是一座“双奥之城”。从“北京欢迎你”到“一起向未来”,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展示了包容和自信。
这一次,余中淇打算为外宾讲一讲新的“中国故事”。讲5G、讲高铁,讲一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
按照组委会和各场馆要求,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此次“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北师大共遴选志愿者207名,服务岗位涵盖4个场馆10余个业务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本次系列测试赛和测试活动中,由北师大主责在国家速滑馆举办的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的赛会志愿者工作。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共遴选出126名专业志愿者于10月8日至11月14日期间分四个批次承担国家体育馆、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的媒体运行、体育两个领域的专业志愿者工作。
为熟悉工作环境、明确岗位职责,根据冬奥组委和场馆运行团队统一安排,北京体育大学32名媒体运行专业志愿者于10月7日前往国家速滑馆实地踏勘。作为北京体育大学首批参与测试赛志愿服务的专业志愿者,在即将到来的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志愿服务中,他们将承担记者引导接待、媒体休息区布置、看台布置与管理、摄影助理、转播服务助理五个岗位的工作任务。
“红衣女孩”于依鹭代表志愿者宣誓:为祖国争光,为冬奥添彩
在10月26日举行的首都高校冬奥、冬残奥志愿者誓师大会上,一袭红衣的领誓员于依鹭无疑是会场的焦点。能够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于依鹭兴奋地说,上大学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于依鹭是北京体育大学国际体育组织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她和冬奥会的缘分,要从北京成功申办冬奥讲起。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成为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城市。那一刻,还是中学生的于依鹭在电视机旁观看了整场直播。
2017年,于依鹭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就读英语专业。高中老师知道她被北体大录取,便鼓励她: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和冬奥会完美结合!从此,这句话就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我一直在想,到时候该以什么身份参与冬奥呢?”
本科期间,于依鹭参加了许多志愿活动,成为冬奥志愿者的想法愈发强烈。她觉得,志愿者不光是为运动员指路,也是文化沟通的使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全球招募活动启动后,于依鹭报名了媒体运行岗位的志愿者。“我研究生的专业就是中外体育人文交流,报名这个岗位正好能发挥语言方面的专长。”
经过报名、筛选、面试等环节,今年,于依鹭如愿以偿成为了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岗位的专业志愿者。在测试赛期间,于依鹭大开眼界,积累了宝贵的大赛经验。为了做好志愿者,她“恶补”冬奥知识和专业词汇,还利用课余时间体验滑冰。
“和旱地轮滑相比,站在冰面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几次体验下来,于依鹭对冰雪运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冰面真的很冷,这是从电视上感觉不到的。运动员们在这样的低温下创造佳绩,非常令人敬佩。”作为初学者,于依鹭常常因为动作控制不好而摔倒,虽然很疼,但她毫不退缩。
除了是一名冬奥志愿者,于依鹭还是北京冬奥宣讲团的一员。宣讲团走到哪里,于依鹭也把志愿服务精神带到哪里。她希望用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号召更多人加入到冬奥志愿服务中来。
再有100天,奥林匹克将再次进入“北京时间”。在首都高校冬奥、冬残奥志愿者誓师大会上,于依鹭作为领誓员代表首都高校1.4万名赛会志愿者宣誓:我志愿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使命重大,任务光荣!我将做到:听从指挥,服务大局;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理念,为祖国争光,为冬奥添彩,共同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贡献青春力量!
在这个难忘时刻,她特地穿了一件红色上衣。“这件衣服上有五星红旗。而且,红色还是中国队的代表色。”于依鹭说,红色代表着喜庆,冬奥会正值春节,她希望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北京工商大学
“相约北京”国内冰壶测试活动和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将在国家游泳中心拉开帷幕,测试赛服务保障工作也进入了全面筹备的关键时期。10月14日,我校选拔的51名冬奥会储备志愿者进驻国家游泳中心,参与冬奥测试赛的服务保障工作。
综合事务组的志愿者对志愿者上岗服务的各个流程进行优化和提升,力求让志愿服务高质高效;场馆管理领域志愿者开展上机演练,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技术领域志愿者负责对接用户和工程师;人员管理领域志愿者值守在工作人员签到处,为大家提供防疫物资、失物招领服务以及咨询服务;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分布在场馆各处,认真值守;交通领域志愿者负责在停车场,引导工作人员上下车维持现场的秩序。
浏览量: